中小城市国际传播应该怎么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做好国际传播工作,对于各级党委、政府而言,既是新形势下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的使命担当,也是提升各地城市知名度、吸引外部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开始走到国际传播舞台的聚光灯下,投入国际传播的实践当中,但从实施效果来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中小城市国际传播普遍面临的困境
缺乏国际传播工作经验
中小城市受限于区位条件、政策扶持、经济基础等因素,过往对外经贸与文化交流偏少,国际传播工作开展条件不够充分,实践探索有限。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局限性开始凸显,中小城市在国际传播资源的发掘利用,国际传播目标的精准定位,国际传播媒介的选择使用,国际传播内容的策划生产等方面普遍缺乏经验,没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项,整体国际传播效果不彰。
缺乏国际传播高素质专业人才
国际传播工作能否取得良好的成效,人才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国际传播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人才的国际视野、海外受众沟通能力、国际化内容产品采写编能力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中小城市由于相关教育科研资源少,相关领域就业机会缺乏等客观原因,人才储备不足,整体人才结构较为单一,以内宣人才居多,这些人才对外传播经验有限,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国际传播工作的需要。
缺乏国际传播经费
在地方财政吃紧的现实背景下,经费不足是各中小城市国际传播工作开展普遍面临的难题。而国际传播涉及活动策划、宣传投放、队伍建设、硬件支撑等诸多方面,恰恰是一项需要强有力资金支持的工作。不少中小城市在国际传播中采取复制大城市“广谱式”的传播实践模式,即传播范围面向多国或全球,传播目标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城市面貌的传播方式,该模式易造成资源分散,不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经费,为国际传播提质增效。
国际传播工作体系基础薄弱
当前中小城市国际传播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系统化的国际传播建设思路尚未形成,国际传播平台和渠道建设仍有待完善,城市自身的特色文化和品牌资源还有待深入挖掘,大多数中小城市开展的国际传播业务都属于“平地起楼”,缺乏对外传播实践工作基础。
综上,当前中小城市国际传播工作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整体传播效果尚未达到预期,但若采取得当的措施方法,通过设定精确目标、规划传播平台、组建专家团队、购买三方服务、动员有效力量等方式,必能推动中小城市国际传播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中小城市做好国际传播的建议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IP
中小城市国际传播应以响应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充分调研了解目标传播国家受众对于城市形象的认知,或挖掘目标传播国家与本地经贸、文化、产业等方面连接点的方式,结合地方特色和优势,提炼城市特质,打造中小城市独特的品牌IP,增强中小城市在目标国家的国际形象辨识度,精准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先从解决传播平台有无着手
中小城市要善于借助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在充分调研目标国家民众的媒介使用习惯的基础上,选择TikTok、X平台(原推特)、Facebook(脸书)、Instagram(照片墙)、YouTube(优兔)等平台,开设账号,建立海外社交媒体传播矩阵。在账号运营初期,重点在于解决有无的问题,与目标国家民众形成初步的联系与互动。后续随着账号运营经验的积累,可根据用户反馈和数据分析,不断优化内容和互动形式,增加用户黏性,提高账号的影响力,为提升国际传播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打造一到两个在目标国有影响力的精品内容
中小城市国际传播应摒弃“大而全”的思路,集中力量做精品。通过深入研究目标国受众喜好和兴趣点,利用城市鲜明的象征符号如独特的生活场景和体验等,唤起人们对特定地区的集体记忆,或是通过展示城市中具体的“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故事,激发海外受众共情,从小切口、小故事着眼,打造一到两个爆款产品,探索中小城市国际传播可行性路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大火,剧情中呈现的中国普通家庭的婚姻生活、婆媳矛盾,让非洲观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打开了非洲人民了解中国的一扇窗户。
组建外部专家团队做好顶层设计购买专业的第三方服务落地实施
中小城市要想国际传播工作见效,还要善于借力打力。一方面,通过组建国际传播外部专家顾问团队的方式,加强对国际传播工作的顶层设计与研究部署,为国际传播工作赋能增智。另一方面,中小城市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弥补在人才、经验缺乏等方面的短板。第三方服务机构拥有专业的团队,丰富的经验,成熟的体系,掌握着先进的传播技术和广泛的国际媒体资源,能够为中小城市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国际传播服务,帮助中小城市国际传播策略实施落地。
发挥在华留学生群体的作用
中小城市国际传播首先要克服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障碍,让海外公众“听得见”“听得懂”“愿意听”。中小城市可以借助在华留学生群体的力量,这类群体往往代表年轻态力量,极具媒介素养,可以熟练地运用国内外社交媒体开展跨地域交流传播。通过吸引这类群体加入国际传播内容生产、创作与传播,以目标国受众较为熟悉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讲述更易被海外受众接受的城市故事,加深海外受众对中国地方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同时,相较于邀请海外网红、专家学者,也能更有效地节约人力成本。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已经成为中小城市发展的必答题。然而提升国际传播水平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实践积累和系统性的布局规划。各地中小城市应以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实践,把握国家战略机遇,让城市形象更加鲜活、立体地呈现在世界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