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舆评丨校招严禁限定92高校:英雄何日能不问出处?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保障水平,严格落实校园招聘“三严禁”,即严禁发布包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
11月13日下午包括澎湃新闻、央视新闻、新京报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有关内容,梨视频发布话题#校园招聘严禁限定92高校#,话题一经发布即引发网友热议,微博、抖音等平台相继出现大量有关就业形势以及未来趋势的讨论,引人深思。
01舆情趋势 / Boryou
根据博约新媒体大数据公海赌船中心数据显示,11月12日0时到11月14日22时共监测到相关信息3.5万,互动声量达到649.57万。
1、舆情走势分析
舆情走势图
通过舆情走势图可知,该舆情从14日凌晨开始发酵,由央视新闻报道了关于严格落实校园招聘“三严禁”的报道,随后,澎湃新闻、新京报等17家媒体相继加入报道,使得话题热度持续上升并于11月14日8时迎来峰值。在此期间,信息传播速度达到了1082.33条/小时。
2、信息来源分析
信息分布比例图
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35925条,客户端是主要传播平台,共13610条(占比37.88%),其次是微信9307条(占比25.91%)、微博7155条(占比19.92%)、视频3772条(占比10.5%)、网站1765条(占比4.91%)、互动论坛286条(占比0.8%)、数字报30条(占比0.08%)。
3、关键热词
关键词云图
据关键词云图显示,本次舆情事件“就业”“高校”“严禁”“校园招聘”“落实”等关键词受到广泛关注。
02舆论观点 / Boryou
网民观点
1、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不见得能左右市场的选择。
有不少网友表示,有政策改善校园招聘“学历大于能力”的不良环境是好事,只是往往政策落实力度不够,看似企业都按照规则发布招聘信息,但实际上市场优先选择名校光环的现象难以改善,治标不治本。
微博用户@语逻老王:好事,平等就业本来就应该成为共识。也担心,政策可能决定不了市场的选择。但无论如何,向前迈进一步总好过原地踏步。影响市场选择的关键因素,还是在于高校能输送更多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毕业生,也需要就业岗位的增加。
2、就业环境严峻,名校已不是就业的青云梯。
有不少网友认为,随着高校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加上疫情和经济下滑,如今的就业压力即便是名校生也常常四处碰壁,政策无非是增加HR的简历筛选工作。
微博用户@姑吧啦: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简历环节筛选就行了,可能还会加大HR的工作量。现在985211也有很多学生就业困难,名牌大学不再是青云梯了。
3、新政策治标不治本,重点还是增加就业机会。
有网友表示,政策无法左右企业招聘规则,招聘人数有限,相应的限制条件自然就会增多,想要改善就业的严峻环境,还是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上。
微博用户@永远喜欢昌邑路:治标不如治本。不如让企业多招点人,这样既能够自然地减少非985、211的限制,缓解失业问题,又能通过把工作平摊给更多人,减少人均工作时间,落实劳动法。一举两得。
媒体观点
1、极目新闻:政策促进了公平竞争,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就业因学校层次产生的不平等。
《通知》明确指出,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这是一个强烈的招聘信号。既有利于遏制不良的招聘风气,也有助于保障各类学生平等竞争的权利,还有助于促进各类人才高质量充分就业。人才不问出处,创新不问出身,谁有本事谁揭榜,靠的是真才实学,靠的是肚子里有货。谁能为国家做贡献就应该支持谁,谁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就应该重用谁,与他是什么学历、什么学校毕业,没有太大关系。如果只盯着过去的一纸文凭,就先入为主地打上刻板印象,既不利于充分释放人才活力,也不利于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2、新京报:隐形就业歧视同样不应该忽略。
早在2013年,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中就提出了这个“三个严禁”,之后每年教育部都会重申,而每年都会引起舆论关注。
这一方面反映了教育部治理就业歧视、倡导公平就业的决心,而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大学生就业中仍存在学历歧视“老大难”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这一治理学历歧视的规定还存在两大局限。
其一,这是针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即校园招聘,而对于社会招聘,则基本“管不着”。这很大程度影响了“禁令”的效力。从近年来媒体曝光的学历歧视问题看,非985、211不录,主要发生在大学生自主应聘的社会招聘中,甚至有用人单位强调求职者的“第一学历”,哪怕是985高校博士毕业,如果本科就读于普通院校也会被“PASS”掉。
其二,禁令要求的是在招聘信息(广告)中不得出现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这针对的是有形的、明目张胆的学历歧视,而当前存在的学历歧视,更多是隐形的。即在公开的招聘广告中,没有限定只招985高校、211高校毕业生,而在具体招聘中却用学历作为筛选标准,把非985、211院校毕业生的简历扔在一边。
03舆情总结 / Boryou
2013年,我国持续强调就业优先战略,2016年,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就业政策调整,在新冠疫情期间,就业政策也作出了相应的改动,例如发放就业补贴、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等。之所以不断出台各种政策来改善、推动就业,还是因为就业问题是广大群众关注也牵扯最广的问题。
此次出台的《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禁止校园招聘限定92高校,很多人认为这一规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学历歧视的壁垒,让更多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能够获得平等的竞争机会。过去一些单位在招聘时明确限定 985、211 高校,使得其他高校毕业生连参与竞争的资格都没有,而实际上普通高校也有优秀的学生,他们的能力不应被学历背景所掩盖。新规有利于各类人才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对就业公平的有力推动。国家的发展需要各类人才,所谓人才不问出处,创新不问出身。该规定与国家倡导的人才发展理念相契合,有利于充分释放人才活力,让更多有才能的人能够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一些网友则担心规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例如,有资深 HR 表示,在简历初筛阶段,出于招聘时间和成本等现实因素的考量,他们仍然会倾向于优先选择 985、211 毕业的学生。虽然招聘信息中不能明确限定高校,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隐性的筛选。
此外,规定本身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有人指出,教育部的 “严禁” 针对的只是校园招聘,对于社会招聘和地方政府招聘却没有明确的限制。在社会招聘中,有的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在招聘时,仍然会明确表示要招 “双一流” 的毕业生,这使得就业歧视现象仍然可能存在。
因此,虽然规定的出台有其积极意义,但还是有完善和优化的空间,中国青年报指出,对于高校而言,要进一步完善高校分类评价体系,告别 “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高校”,让不同类型的高校都能够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其培养的人才也能够得到更多的认可。
用人单位也需要更新人才评价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更多地以实际能力为导向延揽人才,而不是仅仅看重学历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