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舆评丨95后研究员4个博士学位,真才实学还是“假装学术”?
近日,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因聘用95后研究员赵子健一事,引发舆论热议。该研究员因“拥有4个博士学位及2个博后”经历且年龄尚轻,受到广泛质疑。随着舆论发酵,10月10日,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在其官方公众号上发布了两份公告:“暂停赵子健的聘任关系,并对其学历学位开展核查”,“关于解聘郭春风助理研究员职务的通知”。相关话题#科研机构95后研究员简历引关注##95后研究员简历有四个博士两个博后#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01
舆情趋势 / Boryou
根据博约新媒体大数据公海赌船中心数据显示,10月10日0时至10月12日17时全网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17671条。
1、舆情走势分析
舆情走势图
从数据趋势图来看,该舆情从10月10日17时开始发酵,11日达到舆情高峰,随后开始下降,传播媒体以客户端、微博为主。
2、关键热词
关键词云图
从关键词云图来看,本次事件讨论热度较高的关键词主要为“赵子健”“博士”“学历”“研究员”等。
02
舆论观点 / Boryou
网民观点
1、网友对学历审查工作的缺失和异常学历表示质疑,认为聘任单位未尽责且存在内定嫌疑
微博网友@北京巨大土豆销户没:笑死,学历审查工作难道不是聘用前就该做的?做好了,入职了,别人质疑你可以直接把材料一摆就行了。现在这说法是根本没有材料可以向公众展示呗,就是任职前根本没有对学历进行审查呗,就是有问题了呗。
微博网友@半山静水:这个聘任单位都不读书、不看报、不上网的吗?四个博士学位、两个博士后,可能吗?只有一种解释:这个人是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内定的人,他们就要这个人,至于这个人是什么不重要。如果没有被揭露,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只可惜。
微博网友@澎湃春秋:29岁,4个博士两个博士后,这么明显的问题,难道招聘的时候没有一点觉察吗?这个信息还是媒体关注到的,看来社会的监督还是离不开媒体。
2、网友认为招聘市场过度依赖学历且对简历核查不严
今日头条网友@热情的清泉M2:这就是什么都需要证的后遗症,国家的教育和社会企业招聘都应该反思一下,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微博网友@袭人三打镇关西:浮夸学历的背后,招聘方为何对简历核查不严?这反映出招聘市场对学历的过度依赖。
3、网友认为应查证头衔学术兼职真伪,学历和能力需分开看
今日头条网友@科技文化杂谈2939:看了一下,貌似大部分头衔学术兼职都是真的,但是真的水,花钱就能办。
今日头条网友@xinystar:学历可以作假,但是sci这些是可查的,28影响因子,是真是假一查就知。
今日头条网友@奇谷幽兰:是真是假该查一查,明确告诉众人,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分清真假,实事求是。不过,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看实际工作能力,看成绩看成果吧!
媒体观点
1、北京晚报:头衔崇拜帽子戏法贻害无穷
“头衔崇拜”暴露的其实是学术风气、人才标准之弊。一些人之所以对“帽子”趋之若鹜,很大程度因为背后往往代表着资源的多寡。特别是对年轻科研人员来说,就是职业晋升通道和收入待遇的不同,晚一步、少一个也许就错过一个机遇。若任由“头衔崇拜”泛滥,势必还将助长这种认知偏差,于学术、于国家、于社会贻害无穷。“学历≠人才”“头衔≠专家”,更不是滥竽充数般越多越好。重视真才实学,就是要摆脱“头衔崇拜”,淡化“学历情结”。这一方面,需要广大学者坚守基本的风骨,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是,完善学术评价机制,拓宽人才评价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对于那些“注水博士”“野鸡职务”,该一键清理的一键清理。整体环境风清气朗,学术生态才能健康向上。
2、澎湃新闻:“4个博士2个博后”不是笑话,是需要直面的学历乱象
一些网友把“4个博士2个博后”当笑话看,但这不是笑话,是需要直面的学历乱象。对于那些想快速获得一张海外高学历文凭者,赵甚至可能成为他们的“榜样”。赵的夸张简历,是网上一些机构宣传的快速获得海外高学历的“集大成者”。从根本上说,“水博”“野鸡大学博士”泛滥,源于我国社会依旧存在的“学历情结”。要治理“水博”等学历乱象,首先需要加强学历学位认证,对培养质量缺乏保障的“速成博士”不予认证,其次要切实破除唯学历人才评价,建立基于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人才评价体系,关注人才的真才实学。
3、现代快报:高端人才比起学位和头衔,更需要真才实学
我们还需要反思一个问题,年纪轻轻头顶这么多学位和头衔,到底为何,是痴迷于学术研究还是迎合社会某种心理?说起博士学位,很多人会想到胡适。胡适一生曾获得36个博士学位。不过这位学术巨匠却很清醒,他曾说:“我那么多博士学位,但抵不过陈寅恪一篇500字的文章。”这句话既有自谦,也有对陈寅恪的推崇,成为文坛一段佳话。不过,这对今天我们讨论文凭和学术头衔,仍有意义。社会需要高端人才,但比起学位和头衔,更需要真才实学,真正能创造社会价值的人才。一个人如果有时间有能力,多学些知识多拿个学位,是好事;但是如果为了学位而拿学位,追逐虚名而加入各种社会组织,就有点本末倒置了,甚至会被鄙视为“文凭混子”。
4、极目新闻:不妨直面公众的“注水”质疑
真金不怕火炼,真相值得追问。面对公众的质疑和关切,涉事科研机构和赵博士本人,都应该积极回应并作出合理解释,至少应该拿出更多能直接证明赵博士科研水平的材料。如果确实存在简历“注水”、造假等问题,这无疑是帮助研究机构筛选了人才,消除了隐患,体现出舆论监督的强大能量。如果赵博士的学历和学术水平确实经得起考验,那么他也能踏踏实实地赢得属于自己的掌声和认可。
03
舆情总结 / Boryou
在科研这一高端知识密集型领域,其固有的高门槛特性常导致专业术语显得晦涩难懂,对普通民众构成理解上的挑战。然而,这丝毫不减损公众对于科研机构招聘标准及成果进行合理质疑的权利与正当性。普遍共识在于,招聘的核心在于甄别并吸纳具备真才实学的人才,且这一过程必须严格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基本原则。尤其对于那些肩负民族文化艺术研究使命、拥有政府背景的科研机构而言,恪守学术道德、捍卫学术尊严更是责无旁贷,需在所有工作流程及环节中展现出高度的严谨性、求真精神及务实作风。
研究院作为探索新知与创新的前沿阵地,必须坚持严谨的学术取向,在招聘时聚焦于候选人所需的专业技能与素养,避免落入单纯追求光鲜简历的表象陷阱,不给缺乏实质学术贡献的学历泡沫以可乘之机。近年来,“速成水硕”、“水博”等现象及其背后的完整产业链曝光,凸显了海外学历注水问题的严峻性。为此,官方需从源头强化管控,通过加强认证审查流程,综合考量多项辅助证明材料,以完善海外学历评价体系,确保学历认证的严格性与有效性,实现“严进严出”。
科研机构应建立健全人员信息核实机制,确保学术诚信,维护科研领域的声誉与公信力。同时,个人亦需坚守诚信底线,避免夸大或虚构学术经历。相关部门则需加大监管力度,营造健康、公正的科研环境,让真正具备才华与贡献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为科研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