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暴沟通”引发舆论哗然,燕郊爆炸后的次生舆情如何平息
3月13日7时54分,河北廊坊三河市燕郊镇发生一起爆燃事故,事故造成7人死亡,27人受伤,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
该事故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不仅是因为对事故原因的好奇,还因为多家媒体记者在事故现场采访时受到阻拦更是将该事件推向风口浪尖,“燕郊爆燃事故致7死27伤”“航拍燕郊爆燃事故现场”“河北燕郊3年内发生3起爆燃或爆炸事故”“媒体评河北燕郊燃气爆炸事件”“七问燕郊爆燃事故记者采访受阻”等众多微博话题登上微博话热搜榜单,截至目前仍有新的话题形成。
网民对于当地阻拦记者采访的行为也多有不满,有关事故原因以及记者采访权益问题成为该事件关注的焦点。
01 舆情趋势 / BORYOU TECHNOLOGY
根据舆情系统显示,截至3月14日18时,全网涉及“燕郊燃爆事故”相关舆情信息共计1244076条,整体舆情呈现说波峰走势,3月13日上午10时,该事故经媒体转发报道,致使舆情在达到第一波舆情高峰,随后舆情热度有所下降,后多家媒体在事故现场采访受到当地人员阻拦,在媒体和网民推动下3月14日4时舆情热度再次上升,并于14日上午8时至舆情最高峰,随后下降。
舆情走势图
信息分布比例图
从信息分布情况看,该舆情主要传播阵地为新浪微博,占比31.99%;其次为视频,占比29.93%;客户端占比24.47%;网站占比11.68%;微信占比1.03%;论坛占比0.89%;数字报占比0.01%。其中舆情倾向以敏感信息为主,占比达95.04%;非敏感信息和中性信息分别为3.68%和1.28%。
敏感占比图
关键词云图
关键词云图显示,在本次传播过程中词频最高的是“记者”,共提及382150次,其次是“燕郊”“救援”“三河市”“媒体”“事故”等。
02 传播观点 / BORYOU TECHNOLOGY
网民观点
1、理解媒体履行职责,阻拦采访影响公众知情
部分网民认为记者正常采访是履行职责义务,公众也需要通过借助媒体报道了解此次事故具体情况,当地政府不应该阻拦记者工作,“阻拦事件”的相关部门需要受到追责。
新浪微博网民@王登山lawyer:记者正常采访报道受阻,应当依法纠正并追责!突发事件,全社会都在关注。记者及时报道,才能回应社会关切!
今日头条网民@一椛一丗界:地震危不危险?战争危不危险?洪灾危不危险?那么,记者采不采访,报不报道?记者是死是活那是他的职业性质决定的,其他人不得干预记者的正常工作(如果记者确实阻碍、影响了救援工作除外)
今日头条网民@火山lq:别拿什么安全说事儿,战地记者呢?安全么?记者的职责就是要将现场实际情况和真相进行报道。何况记者只是在事故现场的外围。这就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了!
2、事故救援非同儿戏,媒体理应服从现场安排
部分网民指出媒体固然有采访职责在身,但是事故现场仍存在二次爆炸风险,加之当地应急救援工作不容干扰,媒体采访也不能凌驾于现场救援之上。
新浪微博网民@领事闲谈:这就是当下的媒体,职业操守呢?!靠嗓门大么?别拿知情权说事,人命关天大于知情权。包括记者在内,任何人都应保障救灾第一,尊重专业。央视要不要教育管束一下记者?
新浪微博网民@泽然振军:视频中,记者背后就是爆炸位置,目测不到100米。记者说“爆炸现场500米外设置了警戒线”。我就想问,记者都知道自己在500米内了,为何不离开,被劝离有错吗?
观察者网网民@定点引弧:昨天那篇新闻下面,就有人提到了,工作人员驱赶记者的时候说的是“有危险”,而且之后又发生了二次爆燃。今天这通报可以说证实了这件事,而且提到“在救援初期,现场工作人员与媒体记者一直保持良好互动。”记者第一时间去危险的现场采访是值得表扬的,但采访不应该妨碍现场救援。
3、共情基层工作困难,认为决策者也应受到追责
河北燕郊官方通报内容受到质疑,部分网民共情基层一线工作者,认为该事件主要由于当地相关部门领导决策不当,官方通报不应仅仅聚焦基层沟通工作的不到位,同时也应该提及决策考虑不周带来的影响。
新浪微博网民@小兔子和怪物蛋糕:反正基层都是背锅的,按领导要求管严了,记者围攻,道歉!放记者进来,有危险的话,救他们受伤牺牲了,活该倒霉!不救他们,记者伤了死了,失职!
新浪微博网民@铅笔神经刀:一线工作人员沟通能力不强,方式方法粗暴简单?这说法一直是所有问题答复的标签,习惯性让基层背锅,并最终追责他们。这样的做法怎么不会让基层寒心,又怎么能让老百姓满意。
新浪微博网民@马上谈:不要一有问题,就推给冲锋陷阵的基层一线工作人员,我想不是他们不会沟通,而是指令太硬,毕竟一个人不会沟通能了解,一堆人不会沟通,就是指挥不灵
媒体观点
1、中国青年网:不能为了控制舆情阻挠记者履职
此时此刻,燕郊这场事故依然牵动着众多网民的心。很多人都希望知晓救援进展与事故成因。如果缺乏有公信力的信源,各种谣言也可能“跑在真相前面”。记者的客观报道,有助于民众了解事实,防止谣言滋生。经验反复告诉人们,“一纸通稿”不能代替现场报道。
对当地有关部门而言,在做好救援安保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尊重记者正当采访的工作需要、尽可能向社会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才能避免所谓的“负面舆情”。重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也能让事故的后续处理处于阳光之下。
2、中国记协:正当采访是记者的权利
记者应该进行采访吗?应该。如此重大的公共安全事故,民众都在期盼了解更多信息。记者用专业的镜头记录灾情实况、救援经过,可以最大程度回应民众关切,制止谣言传播。
记者是添乱吗?不是。记者如实报道现场情况,冷静专业客观进行报道,遵守新闻伦理规范,能最大程度缓解公众焦虑、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在镜头被挡、进行调整后,记者还说“来自应急、消防和公安的力量正在介入……”
一纸通稿真能代替现场报道吗?不能。若没有媒体记者,公众会怎样寻找答案?一是看官方发布的通稿,二是看互联网上广泛流传的各种信息。但官方通稿不会面面俱到,互联网传信息易滋生谣言,媒体对信息的补充显得尤为重要。
3、红网:挡住记者的镜头,遮住的是面向公众的“窗口”
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方,并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同时,加强对燃气等危险品的监管和管理工作,引以为戒、举一反三,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而对于那些试图遮挡记者镜头、阻挠报道的行为,我们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给出解释,严肃处理。知情权不仅是个人的权利,更是社会的责任。当今时代,公众对于信息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挡住记者的镜头,也是遮住了面向公众的“窗口”。毕竟,挡镜头或许是小事,挡住了公众的“视线”可就是大事了。
4、大象新闻:驱赶记者是“误解”,“误解”可以消除 追问不能停
“驱赶”记者事件或可以终结,但对于事故的关切似乎没法终结。“误解”消除之后,新闻的主角也应该从记者身上,回归到事故本身,那里还有诸多的疑问等待追问。诸多的疑问,一环套一环,牵连着公众的关切和事件的真相。而其答案,正像中国记协在“三问”中所表达的,既需要通过官方的通告来寻找,也需要通过记者的现场报道来发现蛛丝马迹。记者的现场报道,是厘清事故真相、严厉追究事故责任人的必要渠道,也是吸取深刻教训、避免一再发生的类似事故再次重演的强力警示。希望接下来,当地不要再发生“驱赶”记者的“误解”,而是像通告中所承诺的那样,“切实保障记者采访权利并提供更多便利”。
03 舆情总结 / BORYOU TECHNOLOGY
面对大众尤其是媒体的质疑时,河北燕郊相关部门采取及时、正面的官方通报予以回应的方式具有可取之处:一是如实阐述现场情况,还原“阻拦采访”的来龙去脉,明确当地政府应急救援的职责所在,正向维护了自身声誉和公信力;二是通报中尊重媒体正常履职的操守、理解记者被粗暴劝离的不满,有效厘清当地政府与媒体沟通的不当之处,向公众传达出自身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度;三是指出此次“阻拦”事件中暴露出应急处置工作中仍存在的问题,表明未来将吸取教训加以改正。也正是因为官方通报对于公众关切的有效回应,推动许多网民自发梳理事情经过,理解了当地政府应急处置的可取之处,一定程度上稀释了负面舆论。
事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首先,重大意外事故发生时,相关政府部门理应迅速组成应急处置专项团队,及时开展救援并发声回应大众关切。其次,应急处置过程中可能会存在风险因子、引致次生舆情,当次生舆情发酵后,内部需要加以重视,梳理事件的真实情况,明确各方责任,通过官方渠道正面回应舆论,任何的避重就轻、春秋笔法只会给不断发酵的舆论情绪“火上浇油”,为政府自身以及当地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最后,应急处置工作之外也需积极提供媒体采访便利,借主流媒体传播舆情满足公众关切需求,尽可能避免“灾情谣言”的滋生和传播。
生命何其脆弱,短短两天时间,14条鲜活的生命逝去,难道不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企业若能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安全生产准则、定期检修设备、将安全作业、规范生产常记心间,也许这些事故就不会发生。如今,我们能做的就是吸取相关经验教训,静待事故调查结果公布,希望逝者安息。